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山西长治:“种文化”中种出“文化驻*”
新华太原2月18日电( 梁晓飞)“天下的风光,哪儿最美?上*的山呐,上*的水……”
长治市城区蔡家巷社区文化站里,老年腰鼓队、社区舞蹈队正加紧排练,准备参加下一个星期天广场活动日的演出。
68岁的刘桂琴是舞蹈队的一员。她告诉,正编排的舞蹈名为《上*美》,是社区舞蹈队成员集体创作的,不仅舞姿优美,而且锻炼身体。
这样的民间演出队,在长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听到锣鼓响,脚板心就痒。”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个中缘由。
演出队常年活跃在各个镇村,演员几乎都是普通百姓,讲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抒发的是老百姓朴素的情感,小小舞台因为接地气而深得百姓喜爱。
活跃基层的业余文艺团体,是长治市创新方式,积极“种文化”结出的硕果。面对基层文艺人才短缺的现实,文化部门组织文艺骨干进村(社区)入户,重点培养了一批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活跃分子、民间艺人和文化专业户,建起了一支扎根基层的“文化驻*”。
在学校、在社区、在园区、在农村,戏剧展演、各类文化节、周末大剧院、公益电影免费放映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激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热情。2011年,全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00余项,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12支文艺团体参与“周末大剧院”演出,观众达3万余人;公益电影院放映电影736场,观众3.5万人次,农村免费电影覆盖率达到85%。
长治在“种文化”的过程中,结合底蕴深厚的神话传说、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等先天优势,组织拍摄了深受欢迎的动画片《精卫填海》,创作了山西首部大型实景剧《太行山》、襄垣鼓书《水》等本土文艺精品力作。同时,借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出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项目,长治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武乡八路*文化节、“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叫响”全国,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