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全区教育系统“政治坚定、绝对忠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严谨笃学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从4月开始,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体局联合开展淮安区第二届“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经过初选、再审、复评、考察等环节,最终选出20名候选人进行网上投票。20名“最美教师”候选人中,既有江苏省特级教师,也有江苏好人、道德模范;既有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一线的学科带头人,也有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的孺子牛;既有师德高尚的“爱心爸爸”“留守儿童妈妈”,也有身患疾病、高龄执教的好教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定期推出一名“最美教师”候选人详细事迹进行介绍。
本期推出楚州实验小学的葛祥老师。他扎根农村工作20年,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资助因贫困而辍学的同学,让他们重返校园,认真读书,成为有用之才;他积劳成疾,晕倒在课堂上,最后右耳失聪,落下残疾;他在楚州实验小学工作15年,多次被评为先进班主任、先进个人,获得年度考核优秀,今年还荣获了楚州实验小学最高荣誉——“楚州实验小学最美教师”。年被评为淮阴市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他有两篇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界最具权威的《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
楚州实验小学篇:满腔热血化春雨,只为山花烂漫时
“披星戴月耕耘勤,只为禾壮不为名。三十四秋随文舞,甘为孺子付丹心”葛祥老师这样深情地写道,他把自己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了教育,奉献给了学生,孺子牛是他的真实写照。
一:扎根农村二十年,兢兢业业讲奉献
“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年8月,葛祥老师怀着对故乡钦工的眷恋,吸着泥土的芬芳,走进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低矮的草房,昏暗的油灯……艰苦的条件没有改变他对家乡的热爱,也没有改变他对教育的热爱,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葛祥老师
在他刚工作的那几年,农村因贫困失学辍学的孩子很多。为了使入学率、巩固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白天工作已经劳累的他不顾疲倦,夜晚打着手电筒,踏着崎岖而泥泞的乡村小路挨家挨户地动员辍学的孩子上学。他班有个学生名叫陈小芳(化名)。那年,她12岁,二年级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10岁才入学。天使般的她,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清澈如泉水般的眼睛里透露着辍学的忧郁。看着她,一股怜悯之心在葛老师心里油然而生。当时还没有实施义务教育,每学期还要缴纳几十元的学费、杂费、书本费。这笔费用在当今看来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是个大数目。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葛老师的工资每月也不过41块钱)这让她在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便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为了让她再次走进校园,再一次读上书,再一次接受教育,葛老师先后八次登门家访,终于说服了她的家长。此后,为了不让她再次辍学,每学期的学费、杂费、书本费,葛老师都替她交了……当时,葛老师家也相当困难,父母双亲相继患上了重病。父亲得了脑溢血,在医院卧床不起;母亲得了上颚鳞癌,急需用钱,他从单位和同事那儿借了元替父母看病。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咬紧牙关,为陈小芳缴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他的信守!这是对父老乡亲们的回报!这是对教育的支持!
二:语文点亮学生路,爱心感化“特殊生”
“一个人的道德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从事语文教学34年,葛祥老师深刻地领会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对于学生的道德形成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他始终把充满人文性的语文作为点亮学生道德品质的火把,把充满人文性的语文作为引领学生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在《孔子游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了“真君子”的深刻内涵;在《烟台的海》教学中学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卢沟桥烽火》教学活动中,学生继承了中华民族抵御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成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成了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
高品位的教育是点亮心灵的教育。年他任教六年级,碰到过这样一个“特殊生”。他叫吴凡(化名),品质不良,身上沾有不良习气。整天不学习不读书,经常打人骂人,欺负弱小。从教几十年,碰到这样的学生还是首次。面对这个特殊学生,葛祥老师饭不能思,夜不能寐,深感教育者的责任重大,从立德树人、点亮心灵的育人纬度制订挽救这个“特殊生”的策略:1.实施“三级对话”。⑴作为班主任,葛老师是教育吴凡的第一责任人,找他对话,了解他的思想状况,找到开启思想大门的第一把钥匙;⑵请政教主任找该生对话,进行思想教育,让该生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这是第二把钥匙;⑶请当时在看守所工作的一个警察朋友,给该生讲解法律法规,让他明白走向犯罪道路的后果极其严重,使他感受到法律的震慑力,这是第三把钥匙。2.加强阅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一有空闲,葛老师就找他到办公室谈心,给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文学作品中的保尔柯察金,成为照亮他人生道路的明灯。3.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为了教育好该生,葛老师三番五次家访,赢得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4.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中,引导该生积极参与,使他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经过耐心的教育引导,真诚的感化影响,终于有一天,该生敞开了心扉,立志重新做人,勤奋学习。后来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每逢节日,他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葛老师问候,感谢对他的教诲。
三:实绩卓越铸辉煌,晕倒课堂写真情
“使学生对你尊重的唯一源泉,是教师德与才!”葛祥老师始终以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同事。他所任学科,每一年均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历届毕业班成绩名列前茅。
长年累月的辛苦、劳累使他的身体渐渐地虚弱起来:出虚汗,耳鸣,头晕……身体出现了这些前兆,自己却不知道休息调整,依旧“小车不倒只管推”“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终于有一天晕倒在课堂上。年4月的一天,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不顾白天的劳累,下班后继续加班,熬夜批改完试卷,统计试卷相关数据,对考试情况做了细致的分析,这一切做好后,已是凌晨三点。稍作休息,六点起床,颇感不适: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心律不齐,一阵一阵地冒冷汗。爱人劝他请假休息,说:“你最近忙,昨晚熬夜太累了,赶紧休息调整。”可他心想,再有两个月孩子们就要毕业了,怎么能落下学生一节课呢?误人子弟怎么能行?强烈的责任意识驱使他不听劝告,坚持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工作。当在课堂讲《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中的主角谭千秋老师在汶川大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张开双臂,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倒塌的楼板,把学生死死地护在怀里时,葛老师突然感到天旋地转,胃子如翻江倒海,一股难闻的秽物喷口而出,接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躺到了病床上……同事们纷纷前来探望,叫他好好休息,教学任务由他们来分担;校领导亦来慰问,叮嘱他安心休息,勿要操心。可是,第二天从CT、B超等检查结果来看,并无大碍。感觉稍好一些,心里又放不下毕业班的学生,置自己身体而不顾,坚持上班。就这样,虽然身体超级透支,却依然拼搏在六年级一线五年。长时间,高效率,高强度的连续苦干,病情愈来愈重,年10月,严重到天天头晕目眩,寸步难行,走路都要扶东西,否则就会摔倒。医院检查,确诊为内耳迷路神经积水引起的美尼尔氏症。因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最后导致右耳失聪,落下一级残废。即使这样,依然改变不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对祖国的花朵的热爱。后来,经过治疗,身体有所恢复。如今,54岁的葛老师依然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这种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老黄牛精神,深得校领导的称赞,深得同事们的敬佩,深得家长的好评。
满腔热血化春雨,只为山花烂漫时。34年来,葛老师为淮安教育事业奉献,奉献,再奉献,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赢得了许多荣誉: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区新长征突击手、镇先进工作者,楚州实验小学最美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葛老师表示:将发挥余热!为淮安教育的发展默默奉献一份绵薄之力!无愧于教育,无愧于人民!
编辑:项生
特邀编辑:立均
制作:淮安区教体局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