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平时大意的小习惯,竟然是听力第一杀 [复制链接]

1#

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约有11亿人正在面临着不可逆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成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杨慎友介绍,门诊坐诊时曾接诊过一名长时间出现耳鸣、耳闷症状14岁左右的小患者,经过详细咨询患者及父母才得知,该患者在家中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为了不被“打扰”,时常将音量调至最大,可以说睡觉都要带着耳机听着歌入眠。久而久之,听神经造成伤害,出现了耳鸣、耳闷和听力下降等不可逆问题。

与其他感官一样,耳朵里有专门的听力“感受器”——耳蜗里的纤毛细胞。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纤毛细胞受到刺激了,随声音震动而摆动。但是,一旦纤毛摆动太厉害,敏感性就会降低,长此以往也会损伤听力。这种损伤是渐进性的,大部分不可逆,但开始并没有明显的听力变化,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发觉,为时已晚。

如今的人们在外界使用电子设备听歌或看剧时,由于环境嘈杂,往往都已养成了将耳机音量调至盖过周围环境音的习惯,但就是这种“恶习”的养成,使得听力的损伤越来越严重,甚至还会造成失眠、精神高度紧张和出现噪声性耳聋等状况产生。

杨慎友表示,年轻人如果偶尔出现短暂的耳鸣,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这很可能是耳朵突然遭受噪音的刺激,或工作紧张压力大,失眠等多种原因所造成,注意日常的生活和用耳习惯就会缓解,倘若持续1至2天出现耳鸣的情况,医院检查。不要以为只是耳鸣并不影响听力就不当回事儿,因为有些高频耳聋最初只是单纯耳鸣,听力都不受影响,但时间长了会突然出现耳聋。

当出现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感觉听不清楚,要求对方重复;接打电话时总感到环境太嘈杂,话筒声音小,而不得不要求对方提高音量;看电视,听收音,开会时,别人感觉正常的音量,自己老感觉听来吃力;本来不是大嗓门,却老是不自觉的加大说话的音量等情况时,也说明你有可能患有噪声性耳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唐首政通讯员韩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