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年人要怎么预防耳聋 [复制链接]

1#

很多人提到耳聋,就会害怕,以为只要耳聋了,就会永久性失聪,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临床证明,发现耳聋症状,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的恢复听力。耳聋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些患者在没有明确病因病情的情况下,就采用药物治疗,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之后再做治疗。

先来了解下耳鸣的病因,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1、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听觉细胞便会劳损,容易造成耳聋。

2、年龄:听觉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人到60岁左右,大约有30%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逐渐演变为耳聋。

3、压力:压力、精神萎靡等因素可导致肌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内耳微循环的小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内耳缺血、缺氧,造成内耳病变,导致内耳感音部分的损害,引起耳聋。

4、外伤:耳道很细,诸如打耳光等动作带动的高气压直接拍在鼓膜上,震动鼓膜,可能会伤害鼓膜以及听骨链,造成耳聋。

5、疾病:中耳炎、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都是可能直接导致耳聋的疾病。

6、药物:药物性耳聋依旧是后天性耳聋常见原因的第一位。最常见的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其他有抗肿瘤药物、利尿剂、抗炎止痛药等均有耳*性,用法不当可导致耳聋。

7、遗传:50%的耳聋是遗传的,有基因基础,有些人出生时是能听见的,后来也会失去听力。

防聋做好这五件事:

1、别总掏耳朵。挖耳会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耳朵具有自洁功能,耳朵中的纤毛会将耳垢推出耳道。

2、远离噪声。戴耳机听音乐必须遵守一条“*金规则”:音量不超过最大的60%,每天不超过1小时。尽量使用头戴式耳机,降噪耳机可减少外部噪音,更能保护听力。尽量少去体育赛场、影院、歌厅等噪音巨大的场所,尤其是听觉未发育完全的小孩。

3、定期检查听力。如出现耳鸣,听不清电话铃、闹钟铃等高音以及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打电话时)等情况,就应该怀疑是否存在听力受损。

4、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能保护听觉细胞,既可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也可多吃粗粮、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5、保持好心态。现代社会人群压力较大,导致突发耳鸣、耳聋的案例很多,调整心态才是护耳的第一良策。

本文系爱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疑问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