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口上的医疗AI巨头高调竞赛产业迷雾重 [复制链接]

1#

导读

火爆的同时,医疗人工智能从研发、落地到产业化都布满痛点。医院“信息孤岛”使得医疗数据这一门槛长期高伫,医疗大数据获取难和贵、数据质量差,成为被吐槽的重点,也直接影响技术研发和落地。

医疗AI(人工智能)实在太火爆了。

腾讯觅影的首次登台亮相附带一丝玩味。在腾讯打造的见面会上,前1小时55分钟主要是条条阐述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就,临近最后五分钟,人工智能四个字经由麦克风闯进大众耳膜,腾讯觅影终得露面。

对于这样的登场,腾讯“互联网+”医疗负责人常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身觅影的牵头部门是腾讯互联网+事业部,强调的是在真实场景中解决用户问题,没有刻意以某个技术为主线去推进工作。”

露面时间虽短,信息量却极大。这是腾讯首个应用在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聚合了腾讯内部包括AILab、优图实验室等多个团队的技术,最成熟的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实验室准确率能达90%。同时,腾讯还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医院(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医院、医院医院。

高调出手的不只是腾讯。在过去的半年里,百度、阿里、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均不遗余力地布局医疗人工智能,特征是注重技术、巨资先行、频繁收购、攻克领域遍布产业链各环节。

同时进场的还有各色创业者和医疗机构,他们往往通过融资支撑研发甚至生存,主要集中在医疗影像诊断、虚拟医生助手、医疗大数据等商业化变现快的领域,部分依靠独家技术获得大额融资的创业者也在尝试破壁基础科研。

火爆的同时,医疗人工智能从研发、落地到产业化都布满痛点。医院“信息孤岛”使得医疗数据这一门槛长期高伫,直接影响技术研发和落地。产业化层面则面临行业监管空白、未建立配套审批体系等问题。医疗人工智能究竟是虚火一场还是方兴未艾,依旧需要拨开重重迷雾。

腾讯入局

腾讯觅影包含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括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最为成熟,属于医学影像识别。据悉,该系统筛查一个内镜检查用时不到4秒,现已进入临床前实验阶段。

对于食管癌早筛的意义,医院管理处处长、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长傅剑华教授指出,早期的食管癌内镜治疗手术后3-5天就可以出院,手术费用仅为后期食管癌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术后并发症也很少。“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目前我国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低于10%。”

常佳则认为:“医疗领域面临基层医生偏少的问题,很多病种相对不常见,医生学习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在早期筛查以及更多类似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该享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科技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中,科技企业一般扮演技术提供方的角色,医疗机构则提供医疗数据,搭建完备的临床路径、流程、疾病诊断的知识库、图像继续采集的系统等,在开发过程中双方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最终的成果。

医院之前,腾讯在医疗领域经常出手“买买买”,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也不例外。例如去年用基因大数据进行数字化生命管理的碳云智能完成近10亿元的A轮融资,腾讯为主要投资方之一;今年三月美国基因巨头Illumina创办的癌症早筛公司Grail宣布获9亿美元融资B轮融资,也出现了腾讯跟投的身影。

但亲自推出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尚属首次。“其实医疗领域非常难啃,医疗系统太过复杂。”常佳直言,“腾讯从来不提颠覆医疗,我们是连接医疗,在开放体系之下,我们会投资非常多公司。但我们发现有一些腾讯的基础能力是没有办法完全脱离开的,我们也需要底层能力。”

上个月月底,腾讯宣布启动人工智能加速器,在技术层面将连接来自腾讯AILab、优图、腾讯云等的能力,提供超过20项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腾讯内部各个人工智能团队各有侧重点:优图实验室专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认知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天天P图等产品中应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