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我国有听力障碍者万,每年新增听力障碍者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障碍者最多的国家。而所有的听力障碍者中有50%是可以通过初级耳科保健预防可以避免的。近年来,噪声导致听力残疾的越来越成为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年“国际爱耳日”把“安全用耳,保护听力”作为主题,来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导致耳鸣耳聋的重视,促进社会公众树立听力保护意识,养成安全用耳习惯,构建一个健康的聆听环境。
现代生活离不开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电话,年轻人耳机不离身的现象越来越普遍。K歌、泡吧、听演唱会,劲爆的音乐夹着轰隆隆的节奏震撼着人们的耳膜。然而,如果当你摘掉耳机,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耳内仍有“嗡嗡”的响声在回荡,这就是“耳鸣”。现代社会,耳鸣的发病已经越发低龄化,年轻,甚医院就诊的例数越来越多,并且在耳鸣发生的同时也时常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症状,这又是“耳聋”出现了。
耳鸣是指病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并无相应声源的症状。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轻者听力减退,重者全然不闻外声。耳鸣、耳聋可以是全身某些疾病的症候,若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者,也可能是耳科疾病。耳鸣耳聋临床上常常并现或先后出现,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中记载:“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耳鸣耳聋的引发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噪声、心情抑郁、病*感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耳鸣耳聋发病和肾虚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耳由肾所主,肾虚是导致耳鸣耳聋的常见病因,但不是仅有原因。耳鸣耳聋的发病也还常与肝胆心脾的功能失常有关。常见耳鸣耳聋的有肾精亏虚、风热上扰、肝火炽盛、痰浊上蒙、瘀阻清窍等类型的。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按病变性质可分为传导性耳鸣、感应神经性耳鸣和混合性耳鸣。其中传导性耳鸣的声音通常相对低沉,如潮水声、吹风声,在临床上时常突然发生并伴有低频率的听力下降。而感应神经性耳鸣的声音相对尖锐,如蝉鸣声、汽笛声,时常伴有高频率的听力下降。
对于耳鸣耳聋的治疗,临床上常常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营养和修复神经等药物配合中药辨证用补肾、柔肝、健脾益气补血、疏风清热等法,结合针灸、耳穴贴压等,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某一种方法治疗。
出现耳鸣耳聋者应该及时就诊,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有资料显示发病7天之内治疗,有效率最高;1个月以内是最佳治疗期;超过3个月以上,疗效明显降低。因此,耳鸣耳聋一旦产生了,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和关键,延误治疗往往让患者失去康复的契机。
在日常生活中,对耳鸣耳聋这个现代高发疾病的未病先防,更是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