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大频道捂住ldquo心脏的耳朵 [复制链接]

1#

左心耳封堵术

有人说左脑管左耳,右脑管右耳。左脑因为是以语言处理讯息,控制知识、判断力、思考力因此被称为“知性脑”,为了让甜言蜜语更具有感染力,所以应该说给左耳听。但你知道在我们的心脏里也有一个“左耳”吗?

心耳是从左右心房伸出的囊袋样结构,是心房的一部分,因形似耳朵而得名。左心耳是沿左心房前侧壁向前下延伸的狭长、弯曲的盲端结构,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导致表面凹凸不平,易使血流在此处产生旋涡和流速减慢。

在正常的窦性心律下,左心耳具备正常收缩功能,很少会形成血栓。但当发生房颤时,整个心房已完全丧失正常的收缩功能。

此时左心耳内的血流就更为缓慢,甚至趋于淤滞状态,就像河流的沙子容易沉积在回水湾一样,缓慢而淤滞的血流非常容易进入左心耳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大血管流到全身,一旦栓塞进入大脑动脉便会引起脑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死。

现代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而房颤导致卒中的血栓90%以上起源于左心耳。

因此,目前存在一种预防房颤脑卒中的新技术——左心耳封堵术。

据江北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童嘉毅介绍

通过封堵左心耳开口,从源头上把房颤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堵住了,从而达到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发生。这就是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脑中风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捂起“心脏的耳朵”预防脑中风。

李大爷的“抗凝”苦旅

家住大厂的的李大爷今年66岁,近年来反复胸闷心悸,但是平时休息后症状就能缓解,所以李大爷并没有太重视。

直到一年前李大爷的症状加重且休息后未见好转,医院就诊。检查后确诊为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据江北院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邵良发介绍,由于李大爷有高血压、脑梗等病史,房颤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高达4分(评分≥2则视为中风高危,需接受抗凝治疗),中风风险较高,因此需要进行抗凝药物治疗,防止患者出现脑卒中。

之后李大爷开始了他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药物的治疗。

抗凝期间,李大爷经常性的流鼻血,皮肤血管发红,脑袋头皮下鼓包,导致他苦不堪言。李大爷不敢再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但是中风的风险也困扰着他,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李医院江北院区心血管内科。

制定诊疗计划

江北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童嘉毅接诊了李大爷,经过评估,李大爷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3分,存在较高的中风和出血风险。童主任表示,像李大爷这种高龄、高血压、中风等特点集于一身的患者,是典型的房颤中风高危患者,随时可能二次中风;同时,李大爷房颤时间较久,想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房颤的效果不理想,而李大爷本身又不能耐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综合以上因素,童主任建议最佳方案是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李大爷一家经过沟通,考虑到预防中风的同时兼顾生活质量,最终决定住院接受治疗。

多学科合作

左心耳封堵术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以及超声科多学科合作进行。术前,先由江北院区徐秋贞主任带领的医学影像科团队为李大爷进行心脏三维重建,来观察左心耳形态。CT重建显示李大爷的心耳呈仙人掌型,开口15mm,深度28mm。

三维重建

李大爷是仙人掌形

多学科合作

由于左心耳与食管邻近,术中可通过经食道超声全程监测,以掌握心耳内部结构。TEE设备由江北院区超声科主任助理夏柏提供设备支持,本部超声科张晓黎主任带领团队与四维探头为李大爷的手术提供技术支持。因左心耳封堵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医院江北院区麻醉手术科主任刘月江根据李大爷的生命特征制定了麻醉计划,为术中安全保驾护航。

年12月25日中午12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副主任医师陈龙、在多学科合作下为李大爷进行了手术。

江北院区麻醉手术科主任刘月江做术前准备为刘大爷进行全麻。

医院超声科张晓黎主任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手术开展。

术后食道超声评估左心耳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效果完美。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整个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封堵术后,房颤患者仅需要服用抗凝药数月,待封堵器被心内组织完全覆盖后,即可告别长期服用抗凝药的烦恼,同时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生活更自在。

首例

这也是南京江北新区首例左心耳封堵术,目前医院江北院区心血管内科可常规开展房颤消融与房颤左心耳封堵术,为江北新区以及周边地区房颤患者提供了房颤综合诊疗的新方案,可最大程度地根治房颤,预防中风,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讲堂

3种传播途径都与飞沫有关

江北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陈龙主任介绍到:

如果房颤患者存在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高的中风风险因素,且存在较高的抗凝出血风险,既往发生过不易管控的严重出血,或者不能、不愿、不适合坚持长期规范抗凝治疗,可以选择接受微创介入左心耳封堵术来降低房颤中风的风险。

陈龙主任强调: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闷、黑懵等症状,但是还有很多患者不会出现上述症状,尽管如此,房颤对身体的危害一直存在,部分患者直接以脑中风作为首次发作的表现,首次诊断房颤时可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瘫痪等并发症,可谓隐形杀手。因此一旦确诊房颤,医院心内科或房颤门诊接受正规治疗;对于有房颤的高龄患者或经医生评估为中风高危人群的房颤患者,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包括经过评估后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以降低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专家介绍

3种传播途径都与飞沫有关

马根山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主任、东南大学心血管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士研究生导师。

专家特长:疑难冠心病诊治、心律失常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重症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现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脉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心血管炎症和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工作,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

本部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江北院区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童嘉毅

医院心血管内科副副主任、江北院区主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学医学院诊断学系主主任。

专业心血管方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教育部公派回国医学博士,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委员、南京江北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包括FFR、IVUS、IABP、OCT和旋磨等复杂介入技术的运用。同时在心力衰竭领域参与中国专家共识编著等工作;目前担任医院江北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职务。任职以来,在江北新区等为广大患者服务,保持技术和省市一流水平的同质化。

江北院区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

本部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陈龙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临床起搏电生理工作。擅长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的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CRTD/P和ICD的植入,生理性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导管消融治疗。现任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南京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5项,在SCI及CSCD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

江北院区专家门诊

每周二上午(心律失常)

本部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每周四上午

审核庄冬云

摄影朱恺勐文字编排杨忠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