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忘带工卡,回家忘带钥匙,路上遇见熟人忘记名字……
忘性越来越大,是一种说不出的尴尬。不仅上了年纪的人有这种情况,不少中青年人也常觉得记忆力大不如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每9个45岁以上美国人中,就有一人自述“正在经历思维衰退”。我们的记忆究竟被谁偷走了?
专家,给你一份“脑力增强指南”。
记忆衰退,常被忽视的病
一位女士说,她是陪着65岁的父亲来就诊的。她说,父亲退休前就老爱忘事,但没怎么重视,认为可能是工作太多、太琐碎,加上年纪大的缘故。退休后这几年,家人发现父亲有时会独自发呆,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头天交代的事情第二天就忘记了,医院检查。
她陪父亲去了老年病科、神经科等多个科室检查后,才来到记忆门诊,检查确诊是轻度老年痴呆症。目前到记忆门诊就诊的患者,以50~6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约1/3的患者是因为主观认知下降来就医咨询,2/3的患者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痴症状才来就诊。
CDC的报告也显示,在自己认为有记忆或其他认知方面问题的患者中,只有45%医院或相关机构进行病情咨询。
“有病不看病”现象普遍
“有病不看病”是不少记忆力衰退、主观认知下降现象患者的就医现状。一些中年人,尤其担任要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担心被人嘲笑或影响事业发展,选择对这些症状视而不见或保持沉默。
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无所谓,觉得记忆力衰退是上了年纪的自然结果,不用大惊小怪。
科普宣传力度不够
从社会层面来看,对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和老年痴呆症的宣传科普力度还不够,缺少科学正确的就医指导和评估判断途径,很多患者有就医需求时,却不知道向谁、去哪问诊。
社会上各种评测机构良莠不齐,甚至有不少机构打着“健脑增强记忆力,预防老痴”等旗号招摇撞骗,也让患者担心受骗而“讳疾忌医”。
多种因素损害记忆力
记忆力衰退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确切原因至今尚无科学定论。王华丽表示,除了年龄增长使身体机能下降,大脑细胞萎缩,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也会损害人们的记忆力。
1、慢性疾病
CDC的报告显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15%的人认知能力有所下降。
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病变,影响大脑供血及血流速度。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等疾病会阻碍大脑血液流通,阻断养分和氧气进入大脑,增加记忆力减退和老痴的风险。糖尿病、肥胖等也可能引发血管堵塞,降低大脑血氧含量,损伤记忆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患2型糖尿病两年左右,患者的脑血流量就会减少,导致思维迟钝和记忆力下降。
2、不良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抽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习惯,都会对大脑的记忆储存区域造成损伤,使记忆力衰退。
3、听力下降
听力是一种通过外界的声音刺激,使大脑细胞保持活跃状态的方式,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
听力损伤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降低有关,而且听力下降越快,记忆力就越糟糕。
听力下降还与脑组织退行性病变存在一定联系,而后者正是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的元凶。
4、情绪/精神类疾病
紧张、焦虑的情绪或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会使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严重衰退,甚至有认知障碍加重的情况。
5、脑部损伤
大脑中出现淀粉样蛋白斑块,会破坏脑部记忆和运动神经元,影响人们的正常认知功能。一些严重的外部撞击或脑外伤也会造成记忆力衰退。
当出现持续性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症状时,医院进行脑部病理检查,对危险因素进行筛查。
6、家族遗传史
不少流行病学研究都提出,遗传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某些患者的家庭成员中患同样疾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几率要高于一般人群。
除此之外,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沛流离等社会因素可能是诱因。
延缓记忆衰退有诀窍
专家表示,虽然记忆力减退是不可逆的生理现象,但可以通过干预或改变以下方面,延缓记忆力衰退。
1、多参加社会活动
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不仅能让眼、耳持续接受外界的刺激,使大脑皮层经常保持活跃的状态,还能结交新朋友,愉悦身心,有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2、常吃深海鱼、鸡蛋、绿叶菜
深海鱼能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它是大脑自我修复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能让信息传递更通畅。蛋*中丰富的胆碱成分对提高记忆力很有帮助。绿叶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延缓大脑衰老。
专家建议,每天吃鱼等水产品40~75克,鸡蛋40~50克,蔬菜~克,其中绿叶菜占一半。
3、保持良好生活作息
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充足睡眠,不熬夜,不抽烟少喝酒。
4、科学合理运动
规律进行户外运动能舒缓压力,有益大脑健康。
5、多喝水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口渴时,人的反应会变慢,喝水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口渴时,大脑处理口渴感信息占用大脑部分资源。补水后,这部分大脑资源就释放了,提高整体反应速度。
此外,专家提醒:“出现记忆力衰退时,不要不以为然,也不要过度担心。应及时到有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及时治疗。”
专家呼吁,媒体有责任帮人们正确、科学地认识记忆力衰退等问题;医院要组织专业培训,医院等初级诊疗机构进行简单、正确的筛查和评估;*府要规范管理相关诊疗机构的资质,整合资源,让患者得到专业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