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红柿妈妈
成年人都知道,耳垢需要定期掏,不然会痒。可是,小孩子那么小,让孩子自己掏耳朵,显然不现实。万一孩子没深没浅,用力过猛,很容易会碰坏了自己。另外,对于低龄小宝宝,也不可能自主掏耳垢。那么,妈妈长期不给孩子掏“耳垢”,可能会有哪些危害呢?
长期不给孩子掏耳垢会怎样?
6岁的小甜甜,最近总爱挠耳朵。有一回,小甜甜痒得受不了了,就找到了妈妈的抠耳勺,学着妈妈的样子抠耳朵。妈妈发现后,跟每次一样,一把就把抠耳勺给夺了下来,还训斥女儿:“抠坏了怎么办?瞎抠啥?不许乱碰。”
女儿很委屈,她跟妈妈说:“总感觉声音忽大忽小,一会听得清楚,一会又听不清。”妈妈着急了,用光一照,发现女儿的耳朵里面,竟然有很大块的硬物,怎么抠都没用。于是,妈妈赶紧带女儿去看病。结果,医生一检查,发现小甜甜的耳垢堵住了耳道。还好,经过一番仔细处理,女儿的耳垢终于被清理出来了。
当时,小甜甜就哭了:“感觉听人说话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非常大,很震耳朵。”原来,从女儿长这么大,妈妈一直禁止女儿掏耳垢,也从来没帮女儿清理过耳垢。而恰巧,女儿又是那种,耳垢分泌较多的孩子,自然就出现了这样的后果。
可见,孩子从小到大不掏耳垢,有可能会导致听力受影响。这时候,妈妈要尽早带孩子看医生,不要私自处理。
该不该给孩子掏耳垢?要区分孩子的年龄
有的宝妈很困惑,没听孩子说耳朵难受,那么平日里,该不该给孩子掏耳垢呢?其实,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3岁以下的宝宝,妈妈不用帮忙“掏耳垢”
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尚处于婴幼儿阶段,年纪在3岁以下时,没必要给宝宝掏耳垢。宝宝耳朵里少量的耳屎,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听力。
而且,耳垢对于小宝宝来讲,就像是一道保护伞,具有一定的生理保护功能,能阻挡灰尘进入宝宝耳朵里面,还能防止飞虫入侵。同时,能缓冲噪声,避免噪音污染伤害听力。在宝宝洗澡的时候,也能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阻止细菌繁殖。
有的妈妈很担心,害怕宝宝的耳屎太多了,堵住了耳道,影响了听力。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顾虑。宝宝张嘴、打哈欠,各种动作下,耳屎会自动脱落,然后排除。
除非宝宝耳垢分泌超多,经常有脏东西掉落,或是感觉到宝宝听力下降了。这时候,妈妈该尽早带宝贝寻求医生的帮助。
3岁以上的孩子,看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即便孩子到了3岁以上,妈妈发现孩子有耳屎在耳周,也没必要经常帮孩子抠。妈妈只需要用棉签,帮助孩子轻轻擦拭干净,注意保持孩子耳部干燥清爽,就可以了。妈妈尽量不用铁扣耳勺等硬物,使劲碰孩子的耳朵里面,不然容易划伤孩子耳道。还有,掏出的东西,千万要扔掉,不然可能会有好奇心重的孩子,把耳屎拿手里玩。
一旦孩子感觉耳朵不适,有疼痛感,有小石头一样的硬块堵住耳道,妈妈就要带孩子及时就医了,尽量别私自处理。
另外,妈妈帮孩子掏耳朵,应注意方法
有的妈妈觉得,偶尔帮孩子掏一次耳垢,也挺好。不过,妈妈们该注意频率,掏的次数不能太多了。因为,妈妈常给孩子乱掏耳垢,容易划伤耳道皮肤,让细菌趁着伤口侵入,对孩子造成伤害。还容易刺激耳道皮肤,使耳垢越分泌越多,越掏越多。更重要的是,妈妈私自给孩子掏耳朵,容易有风险,万一孩子突然咳嗽,本能的动一下,妈妈容易伤到孩子的鼓膜。
因此说,如果孩子的耳朵,感觉不痒,听力又正常,就没必要总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妈妈想给孩子清理下耳垢,也要注意方法。方法正确,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耳膜。
正确帮孩子掏耳朵的方法:让孩子坐姿端正,或是侧趴在妈妈的腿上,千万别动。妈妈把毛巾蘸水后拧干,擦拭孩子耳朵外周,然后用棉签轻轻掏外耳可见部位,耳朵看不见的地方,不要深入去掏。当孩子感觉到疼痛,应立马终止。若发现耳垢有大硬块,妈妈不要擅自处理,医院取。
您给孩子掏过耳朵吗?孩子有没有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