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1%存在听力损失,人数约为万。因为老年性耳聋是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的,治疗主要以助听器为主。然而,由于许多老年人对助听器的“误解”,仍有少数老年人验配助听器并使用人工耳蜗。
别对助听器误会太深
1.误解:我听力还可以。我现在不需要穿了。
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听力还可以,不愿意接受助听器的帮助。在门诊,他们经常会接待被家人强制求医的老人。这些老人经常说:“我的听力没问题,你说什么我都能听见,电视也能听见。”其实别人跟老人说话都会忍不住提高音量,电视机的音量也很大。经检测,这些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一般来说,听力损失在40db左右的患者应该佩戴助听器。
误区二:戴助听器会导致依赖,听力下降更快。
有些人不想戴助听器,因为担心会对助听器产生依赖。他们戴上后无法摘下来,听力下降更快。吴佩娜解释说,从理论上讲,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丧失的现象,保持原有的言语识别能力。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语音识别能力差可能与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和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早期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语音识别功能。
误区三:听力损失后,重新调整太贵。
有些老人认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随着视力的下降,他们需要配度数更深的眼镜,助听器也要不断更换。其实不然。吴佩娜说,助听器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听力的下降,助听器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保护得当,助听器可以使用很多年。
误解4:我的亲戚有一个闲置的助听器,我可以戴上。
买助听器或者用别人的助听器都是不对的。吴佩娜说,听力损失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高频下降,也就是你听不到高频的声音;还有一种是低频下降型,就是听不清低频声音。因此,听力损失患者在验配助听器之前,医院进行听力检测,然后再验配助听器。
误区五:双耳失聪。戴个助听器就行了。
据了解,部分单耳佩戴助听器的患者对后期效果并不满意,尤其是在噪音大或人多嘈杂的环境下。他们经常抱怨:“为什么我戴着助听器就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一只耳朵戴助听器的患者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助听器,说助听器不好等等。实验表明,双耳佩戴助听器可以明显提高语音识别率,比单耳有更好的方向感,还可以增加声音的立体感,使声音清晰饱满。对于重度以上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已经不足以补偿其听力,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听觉信息并传递到中枢,使耳聋患者重新感知声音。老年性耳聋患者都是有语言基础的语后耳聋。人工耳蜗植入后,他们可以很快恢复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