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总是会闷闷、胀胀、塞塞的感觉?
其实很多人可能自始至终无法很清楚地形容及说明自己的不适感究竟为何。
较常听到的是“耳朵闷闷的,像坐飞机时一样”、“感觉耳朵被一层膜盖住所以声音听不大清楚”、“耳朵有胀胀的感觉,但不会疼痛”、“耳朵好像浸到水,听声音会有距离感,也觉得声音比较小声”或是“耳朵好像被耳屎或其他东西突然塞住了的感觉”,而就我在国外所看到的,多数病患会用“earpressure(有压迫感)”来描述这种症状,其实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这一篇文章所要讨论的同一个主题,医学上很难用较专有的名词来定义,姑且把它通称为“耳朵的闷胀感”吧!
有学者统计过约佔门诊人数的2%左右,女性居多(所以跟贺尔蒙及月经週期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年龄层的分佈也很广,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都有,这当然也跟发生原因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再把不善于表达的两个极端年龄层(婴幼儿及高龄)及行动、表达不便的族群纳入统计,我相信比例应该还会更高一些。
除了耳朵的闷胀感之外,一些病患还会同时合併有其他的症状,往往也提供了临床医师抽丝剥茧的线索,例如有的人会同时合併耳部的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迴音(口中说出的话会在耳朵内产生迴音)、晕眩、耳痛及耳漏等等,有些人则是会合併鼻子或喉咙的症状如鼻塞、流鼻血、鼻涕倒流或喉咙痛等的情形。
总而言之,详细记录下症状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主观感觉,可以让自己在看完这一篇文章后很快地排除是否需要儘速就医的参考,因为有时候这种不适感往往持续的时间并不久或稍纵即逝。
为什么会有耳朵的闷胀感?
耳朵会发生闷胀感的原因很多,来自外耳、中耳到内耳都可能,简单说,当外耳道有较多的异物如耳垢时就会有这种感觉,也有人发现当病患本身原来就有系统性或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忧鬱症、过敏性鼻炎或肾脏疾病等)的人比较容易会有这一类的症状,其它如大家所熟知的梅尼尔氏症(Meniere’sdisease),病患在眩晕发作之前常会有短暂主观的闷塞感甚至伴随单侧的耳鸣,部分长期偏头痛的患者有时也会这样,我们称之为先兆症状(aura),病患往往开始有闷胀感就能意识到可能过不久疾病就要发作。
又例如需要儘早介入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或突发性感音性听损,有的人刚发生时可能还不觉得听力已经骤减,取而代之的则是患侧耳彷彿有隔了层膜的感觉,需要专心的聆听才能感受外界的音响,如果忽视,往往就错失了儘早治疗的契机。
还有就是患有鼻窦炎及颞颚关节发炎(这其中也包含有长期咬合不良的患者)的人,因慢性发炎造成的局部肿胀使得同侧耳会有闷塞感甚至继发耳痛的情形。
当然,这麽多的原因中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耳咽管功能障碍”所造成的耳闷,有人统计过约佔近三成,这裡指的是功能性(functional)的耳咽管功能障碍,原因可能是发育未成熟(婴幼儿或有先天颅颜障碍者)、功能退化(高龄者)或是贺尔蒙、抽烟或病毒感染。
至于国人最需要有所警觉的当属结构性(structural)的耳咽管功能障碍,也就是压迫所造成,例如鼻腔鼻窦、甚至鼻咽部肿瘤,其中最担心的也就是最需要第一时间就排除的就是鼻咽癌。耳咽管是一条连接中耳腔及鼻腔最深处的一个管状通道,其作用即是在平常调节中耳腔压力的平衡,一旦管状通道上任一处(例如在鼻咽部)被肿瘤压迫就会产生内外压力无法平衡的耳部闷塞感,而鼻咽癌的好发位置因身处在鼻腔的最深处,所以早期发现实属不易,耳部的症状往往就是疾病最早的表征,若一开始时掉以轻心,等到再合併有其他症状时可能就已经是疾病的晚期了。
该如何看待耳朵有闷胀感?
说起来,耳朵的闷胀感还真的只能算是个小毛病,也不痛不痒,一般人往往就因此而忽略掉了,其实若是在症状发生前找不到合理的原因可以来解释(例如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外在气压有急速的变化、本来就有长期咬合的问题或是耳部感染等),或是已合併有耳鸣、眩晕、听力骤降或流鼻血、头痛等情形时,则强烈建议儘速至专科医师寻求协助及诊断,届时专科医师可以透过详细的病史、听力检查及耳镜、鼻咽内视镜的诊视来排除可能隐藏的急症及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