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华耳科学杂志年第2期精彩内
TUhjnbcbe - 2020/12/15 14:16:00
临床研究1.中耳粘连术腔植入硅胶支撑片的临床价值研究魏兴梅冯国栋田旭赵杨孙慧颖高志强鼓室成形术是鼓室听力系统的外科重建,其目的是在清除中耳病灶的基础上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与功能[1]。多种因素均影响鼓室成形术的预后,例如:咽鼓管功能、中耳黏膜的状态、听骨链活动状态、胆脂瘤复发、植入物等[2]。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部分中耳炎术后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黏膜病变严重,例如中耳黏膜大部分剥脱或损失的患者,其术后粘连以及内陷袋的形成是预后不佳的常见原因,也是耳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多由于咽鼓管功能的不佳以及术中对鼓岬黏膜的损伤造成[3]。为此,50年前Sheehy等[4]人便提出了分期手术的概念,目的就是待中耳黏膜恢复可后可行二期重建听力,事实上,由于中耳腔粘连严重,并非所有患者都有二期重建听力的机会。与此同时防粘连的植入材料应运而生,先后有石蜡[5]、塑料[6]、硅胶[4,7]和可吸收材料[8,9]等应用于临床,其中硅胶材料由于其具有惰性、无*性、不易卷曲并可长期起到支撑作用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未见专用于重建鼓室的硅胶片产品,亦未见关于该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性研究。医院委托上海威宁整形制品有限公司(ShanghaiWinnerPlasticsurgeryProductsCo.,Ltd.,III类医疗器械生产资格证号:)加工生产硅胶中耳支撑片,探索其在防止中耳粘连,改善中耳通气中的临床价值(中国科学医学院医院伦理批准编号:ZS-)。研究初步结果汇报如下。

2.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许晖雁袁永一刘杰*莎莎杨苏燕康东洋戴朴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最有效的听觉补偿方式[1-3]。戴朴等人年进行针对全国聋校患者展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研,发现国人常见耳聋致病基因为GJB2、SLC26A4、GJB3及mtDNA[4-6],既往研究[7]显示植入年龄、术后康复时长、术前及术后佩戴助听器、术耳侧别、在康复中心/学习进行语训时长、家庭训练等与人工耳蜗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相关,本研究将分析、评估上述影响因素与SLC26A4共同影响下CI患者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为此类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提供适度的术后康复效果期望值。3.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恢复的相关性分析宁菲郭菲菲孔冰冰肖蝴蝶刘芳皮红英听神经瘤是来源于内听道内前庭神经的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成人桥小脑角肿瘤90%,颅内肿瘤8%,是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1]。自年CharlesBalance尝试第1例听神经瘤手术以来,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经历了由挽救生命到微创个体化治疗的过程。20世纪,Cushing、Dandy和House通过改进术式,将术后死亡率从80%降低至10-15%,但仍有术后遗留听力丧失、面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对于听神经瘤的治疗不仅要满足于完整地切除肿瘤,对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也更加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耳科学杂志年第2期精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