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抵是因为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80%的宝宝都得过中耳炎,但是大多数家长对于儿童中耳炎的了解都只停留在:知道这是身体哪个器官出问题,却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今天欧妈就跟大家侃侃这个问题。
什么是儿童中耳炎?
中耳炎一般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经常在儿童患咽喉炎、感冒、流感和过敏之后出现,有病*引起的,也有细菌引起的。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可治疗的疾病之一,高发于6个月-3岁的孩子,大约80%的孩子在3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
大部分儿童中耳炎的病因都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腔后方鼻咽部的侧面,另一开口位于中耳腔,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维持中耳炎的正常压力,同时咽鼓管的纤毛运动将中耳腔的液体和细菌排出中耳炎。
因此当鼻腔鼻咽部病变时,咽鼓管口受压,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引起各型中耳炎。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中耳炎?
最典型的症状为持续性的耳痛,小婴儿可能表现为扯拽耳朵。一般同时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罕见的并发症包括:耳后红肿、上颈部红肿、头痛等。
少数患者由于鼓膜穿孔可出现耳道流脓,除此之外,耳道流脓多为外耳道局部感染。如果没有耳痛、没有上呼吸道感染,只是外耳道流液体,一般不是中耳炎,不用担心。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疼痛控制
中耳炎可能非常疼痛,如果影响到生活,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有效地缓解疼痛。
其他辅助治疗
急性中耳炎大部分都是由鼻子问题引起的,对于过敏性鼻炎,可以对症用药,比如使用内舒拿喷鼻、做好鼻腔护理。
滴耳液
有些医生非常喜欢开氧氟沙星滴耳液,但是在没有鼓膜穿孔的情况下,使用滴耳液没有意义。可以用的情况是:鼓膜穿孔、且外耳道炎性分泌物彻底清理干净,这样滴耳液才有可能到达中耳腔。
家长防应措施
01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专家们认为,儿童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听力等耳科方面的检查,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该病的“苗子”,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02
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宝宝平躺着喝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时,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中耳炎。
03
警惕“高危”儿童
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所以对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及腭裂等患儿,应视为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儿童,家长应时刻提防,定期医院进行耳科检查,这对早期发现疾病极为有利。
04
抓住蛛丝马迹
虽然有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早期缺乏明显和典型的症状,但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如“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答非所问、吵着要开大电视机音量等。
最后,如果患有儿童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治疗,只要及时得到治疗一般都能痊愈并且不留后遗症。另外,积极的母乳喂养和及时接种疫苗,也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