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草长莺飞,然而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也正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高峰,许多患者因反复发作的鼻炎症状而痛苦不已。年3月11日下午,医院耳鼻喉科于北医三院五官科楼一层科学报告厅举办了以“过敏性鼻炎的精准预防、精准治疗”为主题的爱鼻日大型义诊与健康宣教活动。医院耳鼻喉科老主任李学佩教授,耳鼻喉科副主任朱丽教授,鼻科专家刘俊秀教授、张迎宏教授、谢立峰主治医师,耳鼻喉科护士长药晋红等2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过敏性鼻炎健康知识讲座并为患者义诊。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患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场,谢立锋主治医师以风趣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旨以及出席活动的诸位专家。
在健康宣讲环节,首先刘俊秀教授讲授“过敏性鼻炎诊治简介”。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目前已经影响到10-25%的世界人口,在我国发病率高达37%以上。什么是过敏性鼻炎?简单来说是人在接触过敏原之后,鼻腔出现的由IgE介导的一种过敏反应,分为季节性与常年性两种类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以季节性出现的花粉为过敏原,又称花粉症,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多由尘螨、真菌、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引起。临床上表现为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塞四大典型症状。如何正确、科学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年WHO制订的ARIA指南——《过敏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影响》中指出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为首;2.药物治疗,起到极为重要作用,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3.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可以减少药物治疗的用量,但有其局限性,也并非是根治性治疗;4.手术治疗,本身不能治疗过敏,要严格把握适应症;5.其他治疗。
谢立锋主治医师讲授了“特殊人群的鼻炎治疗——老人、孕妇、儿童”。老年人鼻腔特点包括腺体萎缩、容易干燥,且常伴有全身基础病,口服药物较多,因此鼻炎用药应以局部药物为主,改善鼻腔粘膜干燥和神经纤体支配功能。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鼻塞为主,既往鼻病加重,秉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宜多采用物理治疗、鼻腔冲洗的方法,亦可使用FDA批准的B级用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为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并常合并气道高反应、腺样体肥大等,治疗上初始用药要足量,治疗要精准,以达到短时间改善症状,之后逐渐减量,维持长效,保证用药安全。根据特殊人群鼻腔局部及全身的特点,分别采用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真正做到精准用药。
张迎宏教授讲授了“药能不能停?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之停药时机”。过敏性鼻炎很难彻底根治,不治疗会诱发其他严重过敏性疾病,正确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达到长期稳定的控制,即最轻微症状或无症状,不影响日常活动,尽可能减少鼻炎加重次数。根据对北京市变应原谱的分析,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屋尘螨和粉尘螨,花粉类变应原主要为花、杂草、藜、树和豚草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三部曲”为“脱离”、“脱敏”和“脱症”,药物治疗首选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过敏性鼻炎开始用药后何时停药,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解读我国新版指南推荐的常用药物用法及疗程,为受过敏性鼻炎长期困扰的患者制定了有针对性及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压轴出场的朱丽教授讲授了“用药跟着感觉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身性的非感染性疾病,它的症状是由人体对变应原的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在春天,花粉是常见的过敏原。其中,虫媒花由于花粉颗粒大、数量少,并不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而风媒花的花粉,包括很多树类的粉颗粒小、数量多,是很常见的过敏原。朱丽教授详细而生动的介绍了花粉的生物气候学时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析了花粉过敏患者症状高峰期与花粉浓度的相关性。通过对患者用药习惯与症状控制的分析,建议患者根据变应原浓度的预报值来预测症状,提前用药,并根据花粉浓度与自身症状变化而科学调整用药。所谓“用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医患之间协同合作的个体化用药治疗,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准预防、精准治疗”。
宣讲之后的答疑环节,各位患者纷纷踊跃提问,在场专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宣讲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活动当天,医院耳鼻喉科的医师为30余名在我院进行鼻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免费复诊,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鼻腔常规检查,并免费为患者进行了内窥镜下鼻腔换药、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测试、咽鼓管功能测定等。医院耳鼻喉科还成立了“过敏性鼻炎患者俱乐部”,为各位过敏性鼻炎患者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大家可以在这里交流诊治经验,并与鼻科专家互动寻求帮助。此次爱鼻日活动以“精准预防、精准治疗”为主旨,以解决临床常见问题为出发点,为广大被过敏性鼻炎所困扰的人群指明了科学诊治的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