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美国约有万人有过耳鸣,其中,约有万人的耳鸣是恼人的慢性耳鸣。另外,约有万人的耳鸣是非常严重的,可使人精神衰弱。若美国人口以3.亿计算,按照这一比例计算,中国约有万人患有非常严重的耳鸣。
如果患有耳鸣,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它太让人头痛了。
但另一方面,对于某些“乐观派”耳鸣患者来说,可能不觉得耳鸣是多大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也没受多少困扰。
如果你是后者,那你应该感到庆幸。
研究发现,约15-20%的耳鸣患者存在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患者还伴有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耳鸣造成的负面因子持续影响机体发生生理及心理变化时,这些变化又会反作用于耳鸣,如此形成一恶性反馈环路,引发严重后果。
部分慢性耳鸣有两大明确组成成分:声音和苦恼。实际上,最新的研究显示,耳鸣患者的杏仁核响应强度较非耳鸣患者的响应强度更低;当听到带有感情色彩声音时,耳鸣患者的杏仁核激活范围
当患者既有耳鸣又有失眠时,耳鸣和失眠的心理模型是相似的,患者表现有对耳鸣或失眠的担忧,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灾难性想法,如“我的人生还有何意义”、“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今晚我能睡着么”、“这个声音是不是要缠我一辈子”等。
一些伴有失眠症的耳鸣患者,只要一躺在床上可能就会出现消极想法,不是担心睡不着,就是感觉自己的耳鸣在加重。
有些耳鸣患者甚至出现逃避行为,比如远离声音,而这样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强化消极思想及负面认知。
asdfsdgd
我们来看看耳鸣的原因都有哪些?
1、噪音性
比如突然听到鞭炮声,耳内会有一阵很长的回响,半天才能消退,这主要是外界噪声导致了耳蜗毛细胞受到暂时性的损伤。部分患者严重的话,会出现耳聋,并且耳鸣一直持续存在。还有一些长期在噪音性很强的环境中工作者,长期的噪音刺激造成了内耳不可逆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耳鸣耳聋的出现。
2、耳*性
引起耳鸣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药物仅引起耳鸣而不造成听力损失,原因是这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影响了与神经递质有关的生物胺代谢过程,造成了听觉中枢神经元的“惊厥”副作用所致。另一类药物是导致耳蜗毛细胞受到了损伤,继而出现耳鸣耳聋。
3、耳科疾病导致的。
是临床最为多见的原因,占临床耳鸣患者的近80%。常见于各类耳部病变,如各类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炎、耳屎太多堵塞外耳道等:
各类中耳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
鼻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等;
各类内耳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还有老年性聋等。
4、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
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疾病、颈部斑块、心脏病、脑部肿瘤等。
5、精神心理性的。
如:长期的失眠、焦虑、工作压力大,劳累等精神心理因素。此外,一些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们也要小心耳鸣“找上门”来。
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弄清,耳鸣的彻底根治仍是世界难题。
目前耳鸣的治疗方法有耳鸣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松弛治疗、掩蔽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各种理疗及手术治疗。
至今还未发现可彻底治愈耳鸣的药物,但某些药物对耳鸣有短期疗效,如改善耳蜗血管的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焦虑以及抗抑郁药物、疏导情绪等。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进而改善耳鸣?
方法1:自我调节
当负面情绪初次产生时,应及时告诫自己做出积极应对。通过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调整环境等方式可有效控制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2:及时发泄
当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时,应该及时发泄出去,不要憋在心里。运动、向朋友倾述、听音乐等都是宣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
方法3:积极思考
积极思考是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有效措施,尽量让自己多接触正能量的人与事,发现周边事物的美好,进而彻底控制负面情绪的产生。
医院耳鼻喉科张良主任提醒大家:尽管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耳鸣的发生及发展机制,但无可否认的是,耳鸣与机体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情感波动、负面情绪等都是加重耳鸣的不良因素。因此,耳鸣患者除需要配合医生的积极治疗外,还应主动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以更好的心态处理消极、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自身做到习服耳鸣、治疗耳鸣。
?医院
耳鼻喉科专家出诊时间
张良: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石磊: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张建中:每周四上午、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