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宝宝生病,妈妈们千万不要这样喂药造成耳
TUhjnbcbe - 2021/5/15 22:07:00
儿童用药严重缺乏,很多医生被迫对儿童使用成人药品,我国每年死于不良用药者的1/3是儿童……儿童服用成人药的现状到底有多严重,医护人员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文/记者周映夏综合健客网

儿童服药不当现象普遍存在


  孩子生病了,在家里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小儿专用药物,于是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将成人药适当减量,即可取而代之。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小儿不是“小成年”,他们不仅和成人体重不同,而且在生理、病理上都存在差异。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中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2.9%左右,约是成人的两倍。其中,农村地区家长的儿童用药安全意识明显低于城市。


  在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中,儿童往往会成为受害群体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外,根本原因还在于药品缺乏儿童型,药品使用不规范所致。一方面,成人药品和儿童药品存在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型号还是剂量,混用可能造成危害;另一方面,“用药基本靠估”的操作,本身不科学、不规范。

儿童服用成人药易致小病变大病


  医院药学部药师廖础欣昨日介绍,最常见的是抗菌药,均可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和影响其软骨生长发育,故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皆不宜使用。又如大家熟悉的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小儿骨骼正常生长,且易沉积在牙组织中,牙色发*,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对婴幼儿的听力损害不易及时发现,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聋。
  氯霉素用于婴儿,尤其早产儿,可能出现体温过低、肌肉松弛、呼吸困难、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称为“灰婴综合征”。它还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小儿应慎用,新生儿则以不用为好,早产儿禁用。
  廖础欣表示,一些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氟美松等,它们虽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但也会遮盖炎症疾病的原有症状。若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还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廖础欣介绍,还有一些解热止痛药,如感冒通是当前人们常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之一,但有些患儿仅服2/3片,即会产生似洗肉水样的血尿。


  即使对百年老药阿司匹林,也同样不容忽视。 

警惕新手妈妈必犯5大用药误区


  

1、维生素当饭吃


  幼儿园也有不少其他孩子的家长给自己的小孩吃多种维生素。家长们普遍认为吃维生素有益无害不怕多吃。
  提醒:任何事情过量了都不是一件好事。
  2、发烧动辄用维生素
  现在不少家长,小孩一生病就紧张,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希望能把病立即压下去。
  小编提醒: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
  3、中药都是无害的
  不少家长排斥一切西药,认为西药副作用太大,认为中药才是无害的,怎么吃都不怕。
  小编提醒:中药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如六神丸,应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
  4、把喉片当糖果
  现在很多家长视糖果为洪水猛兽,尽量不让孩子吃。为了对付小孩子哭闹,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喉片吃,结果时间一长,发现孩子口腔炎症不断!
  提醒:喉片是一种常用的消炎润喉药物,不是糖。一些家长便将其作为糖果给小儿食用,结果往往成为新的致病隐患。
  例如薄荷喉片可收缩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发生。


  

5、药是越新越贵好
  刘女士带儿子看病,要求医生开最好的药。医生说,某某药退烧不错。她却说,才这点钱,肯定不是好药。医生无奈,只好给他换了一种较贵的进口退烧药和中药可比奇。医生说,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提醒:其实,治疗效果与价格不一定总成正比。便宜而对症才是好药。新药等于好药的看法是误区。开完药后妈妈要学会看什么?
  1、药物各类是否正确:现在的处方笺都是打印版,不像以前的医生用手写,没有病人看得懂,妈妈可以对着照打印版的处方笺以及病因看看有没有抓错了药;
  2、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例如药物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保存,以及如何放置等等;
  3、是否仍在保持期内:只要把药盒子翻遍,总能找到标有保质期的地方;
  4、药量是否正确无误:要仔细阅读不同年龄段的用药量,用药时一定要尽量做到精准下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生病,妈妈们千万不要这样喂药造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