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是为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提供参考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类似于一个行业的内的行为准则。
为什么要解读《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孩子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
1、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植入人工耳蜗?或者说植入人工耳蜗要有哪些要求?
2、植入人工耳蜗的禁忌证有哪些?
3、孩子可以植入人工耳蜗了,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4、植入人工耳蜗以后,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就可以找到。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对人工耳蜗的植入要求主要在年龄、听力学、及助听器使用史等方面。
1年龄要求
指南中指出语前聋的孩子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
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但要特别预防麻醉意外、失血过多、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目前不建议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植人人工耳蜗,但脑膜炎导致的耳聋因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
2听力学入选标准
语前聋患者:要进行主观和客观综合听力学评估。
对客观听力学的评估要求:双耳耳声发射均未通过(听神经病除外),且各项客观检查的阈值90dBnHL;
对主观听力学的评估要求:裸耳平均阈值80dBHL,且助听听阈2kHz以上频率50dBHL。
在孩子不能配合测试言语识别率的情况下,要经过行为观察,确认助听器不能给孩子带来明显的改善。
如果孩子的听力是70-80分贝,这样的听力刚好处于人工耳蜗植入要求的临界点,此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这里有两个比较典型案例可以说明问题:
案例一:孩子年龄是1岁6个月,主观听力检查双耳各个频率听阈是80分贝左右,且基本与客观听力报告结果吻合,CT及核磁报告显示双侧耳蜗未见异常,未开口说话。
家长首先给孩子双耳选配了助听器,孩子初次使用时对声音反应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训,孩子已经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叠词,此时家长选择继续使用助听器干预。后期康复效果良好。
案列二:孩子年龄是1岁3个月,主观听力检查双耳低中频在60-80分贝左右,高频在90-分贝左右,且基本与客观报告结果吻合,CT及核磁报告显示双耳耳蜗未见异常,未开口说话。
家长给孩子双耳选配助听器后,孩子对高频声反应不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训后,效果不明显,此时家长选择给孩子一侧做耳蜗,一侧使用助听器后,康复效果良好。
不难发现,在听力临界点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做耳蜗,关键是要看助听器补偿的效果是否理想,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助听器调试合适的前提下。
语后聋患者:双耳纯音气导平均听阈80dBHL的极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后听力较佳耳的开放短句识别率70%的重度听力损失。
对于检测不到任何残余听力的患者,应明确术后听觉康复有效果欠佳的风险,要慎重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3其他方面要求
①要有3-6个月的助听器使用史,且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
②没有手术禁忌证(下面会讲到);
③监护人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④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当满足上述的条件后,就可以确认能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了。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禁忌证有哪些?植入人工耳蜗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以及一些需要特殊对待的情况。
1绝对禁忌证
指在此情况下绝不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内耳严重畸形,如米歇尔畸形;听神经缺如或中断;中耳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
2相对禁忌证
指可以植入人工耳蜗,但是植入效果不理想或者无法判断植入效果:癫痫频繁发作不能控制;严重精神、智力、行为及心理障碍,无法配合听觉言语训练;
3一些需要特殊对待的情况
指需要医生预先判断植入效果如何甚至植入效果无法预判,家长需要做决定并能够接受不良效果的情况:脑白质病变,听神经谱系(听神经病),内耳畸形。
这里有一篇关于听神经病的相关文章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戳题目进入链接看一下:耳朵树科普:神秘的“听神经病”
此外,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还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具有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及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的人工耳蜗植入这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在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孩子可以做人工耳蜗了,家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孩子可以做人工耳蜗了,家长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8类,分别是:
其中第1、2、7项,孩子在入院时医生就会收集,
第3、4项在孩子确诊时基本就做全了,
如果孩子比较小,也不会说话,第5项可以用问卷评估的问卷代替,
最后需要配合医生完成第6、8项就可以了,图中带星号的是必不可少的资料。
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做什么?植入人工耳蜗后,首先要看手术是否成功;其次要进行人工耳蜗开机及开机后的耳蜗调试,确保孩子能听到、听清;最后,根据情况进行康复。
1手术成功的考量标准
手术成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伤口愈合良好;
②通过CT及核磁的检查,电极植入位置正确;
③开机和调试后人工耳蜗使用者有听到声音的反应。
2开机及调试时间
通常植入手术后1-4周开机(需遵医嘱);
开机后的第一个月内调机1-2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待听力稳定后适当延长调试间隔,最终1年调试1次(调试不是必须的);
开机和调试方法及步骤可按照各产品的技术要求执行。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康复
康复目标
1、康复目标的制定应以阶段性康复评估为依据。
2、康复目标的内容应涵盖听觉、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等。
3、康复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有可观察性。
康复模式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康复机构的专业指导之下掌握必备的听觉言语康复知识与技能,主动实践,努力成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全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伴随者,实现康复效果最大化。
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可依据医生建议到指定康复机构接受听觉适应性训练和言语识别训练指导。
①机构康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可在康复机构接受全日制学前康复教育、听能管理及听觉言语康复个别强化训练。
②社区家庭康复: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可选择以机构为指导,采用亲子同训、预约单训及家庭指导计时服务等形式,实施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③随班就读:鼓励有一定听觉语言能力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康复原则
1、坚持持续的听能管理、定期对人工耳蜗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每日晨检,确保聆听效果处于优化状态;
2、提供规范的康复设施,优化声学环境,营造优听条件;
3、强调“以听为主”,建立听觉中枢优势,合理应用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达到对声音的察知、辨别、识别及理解的听觉训练目标;
4、遵循儿童语言习得规律,从言语理解人手,努力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5、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语生成环节:呼吸、发音、构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矫治,以提高语音清晰度。
6、坚持以康复评估为导向,采用诊断教学的方法,实现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服务。
7、坚持全面康复理念,融合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学前儿童的五大发展领域,促进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全面发展。
4康复评估
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的最后部分还特意对康复评估进行了指导,康复评估是家长们更应该